关于巴彦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(草案)的报告

作者 :   来源:巴彦县发展和改革局   时间:2021/01/04

县十七届人大六次

会   议  文  件(10)

关于巴彦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

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

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(草案)的报告

——2020年12月30日在巴彦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

巴彦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万利


各位代表:

受县政府委托,现将巴彦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(草案)报告如下,请各位代表审议,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。

一、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
年初以来,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,经济宏观形势和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不断增大,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上下,牢牢把握“稳中求进、改革创新”,全面完成“六保”任务,扎实推进“六稳”工作,主动作为打出组合拳,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工作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,全力打好“十三五”收官之战,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,有利的方面进一步扩大,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夯实,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向好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。

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9亿元,同比增长1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.9亿元,同比下降17%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.6亿元,同比增长20%;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.5亿元,同比增长8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4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6002元,同比增长5.5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426元,同比增长8.1%。

1、坚持高效益,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。

玉米、大豆、水稻三大作物播种面积分别是232.26万亩、67.3万亩、37万亩,经济作物3.17万亩,其中蔬菜2.5万亩,粮食产粮实现34亿斤。下摆种子1.61万吨、化肥11.02万吨、农药287.49万吨、农膜480吨、备春耕资金11.11亿元。全县生猪、肉牛、家禽、绵山羊和毛皮动物饲养量分别达到200万头、9.5万头、550万只、4万只、90万只,生猪屠宰量52万头以上。投入资金1.15亿元,启动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,完成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面积20万亩。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完成道路硬化10公里,新建路边沟6300延长米,安装路灯32盏,植被绿化64000株等。投资2810万元启动漂河近期治理工程(二期)建设任务。投资1028万元启动猪蹄河近期治理工程建设任务。投资500万元完成2019年少陵河、漂河、五岳河、猪蹄河水毁治理工程。

2、坚持高质量,全面增强发展内生动力。

全力开展项目资金争取工作,争取四类国家资金支持项目27个,争取资金4.36亿元。其中:争取中央投资项目6个,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.52亿元;争取专项债券项目4个,争取资金1.27亿元;争取一般债券项目9个,争取资金1.06亿元;争取抗疫特别国债项目8个,争取资金5130万元。全年实施政府投资项目25个,总投资8.27亿元,完成年度投资4.5亿元,已竣工项目14个。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6个,总投资1.95亿元,完成年度投资1.67亿元,竣工项目1个,继续实施项目5个。实施全口径产业项目13个,总投资20.7亿元,完成投资13.98亿元。其中:省市重点项目6个(含省百大项目2个),完成投资12.28亿元,投资完成率97%;其它项目7个,完成投资1.7亿元。随着鸿展燃料乙醇、穰穰满家米业加工、嘉润三产融合等一批项目的竣工投产,极大的拉动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。全年洽谈对接并达成投资意向项目5个,总投资8.95亿元。扎实开展科技创新工作,成功申报“雏鹰计划”企业3户,新培育规上企业5家。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,成功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,获取资金支持1000万元。

3、坚持高规格,统筹城乡建设。

投资4300万元实施2019年结转道路8条,总长7971延长米。投资319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项目9项51.8公里。投资6420万元完成2020年危桥改造建设项目55座1445延米。投资6669万元实施农村公路路网改善项目4项38余公里。投资1165万元完成路面维修工程项目4项15.8公里。投资1783万元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5项130余公里,实现了县、乡、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全覆盖。采取货币补偿方式完成县政府大墙西、巴公馆、水韵新城东、亚麻厂、福泽之都地块协议征收。投资1895万元启动兴隆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(二期)。投资2650万元完成巴彦镇2020年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程。投资2720万元完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备政府采购项目。实施建设工程行政执法、工程质量监管、工程建设生产安全等措施,使建筑领域规范运行得到较大提升。

4、坚持高品质,践行民生共享。

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,82个扶贫产业项目实现收益1242.73万元,带动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以上。投入1000余万元推进小园玉米等4个扶贫产业项目,带动贫困户亩收益不低于1500元。投资3709万元实施2020年巴彦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完成水源井、水泵等建设任务。投资204万元完成2020年巴彦县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。投资2542万元实施第一殡仪馆建设项目。投资2510万元完成高级中学食堂、宿舍楼建设项目。投资700万元实施兆麟小学扩建教学楼项目。全面启动吉庆幼儿园、德化幼儿园、高级中学新建综合楼、兴隆中学新建教学楼等项目建设程序。投资1340万元启动人民医院扩建儿科综合楼项目。投入400余万元完成县医院、县二院核酸检测实验室项目。为2890名退役军人补发待安置期、安置未上岗生活费3316.8万元。全面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,参保率达100%。持续开展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,重点推进少陵河整治工作,水质均值实现了五类。

二、“十三五”成果回顾

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19亿元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长20.46亿元,年均增长4.06%;全口径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7.5亿元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长2.24亿元,年均增长7.35%,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实现2.7亿元,2016年-2019年年均增长4.45%,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,比2019年下降20%以上。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6.6亿元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长6.08亿元,年均增长17.27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预计实现26000元和16411元,比“十二五”期末增长5921元和5274元,年均分别增长5.3%和8.1%。三次产业结构预计调整到34:7:59,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。

1、产业项目建设显著提升。

五年来,共批复各类项目328个,总投资197亿元。扎实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申报工作,共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0个,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.8亿元。共建设产业项目87个,总投资67.56亿元,完成投资53.02亿元。其中:省市重点产业项目18个,总投资40.4亿元,完成投资27.32亿元,竣工投产项目11个,正在实施项目7个;县域重点产业项目69个,总投资27.16亿元,完成投资25.7亿元,竣工投产项目68个,正在实施项目1个。已竣工投产的80个项目可提供就业岗位近2500个,新增税收近0.45亿元;正在实施的7个项目达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个,达产后新增税收超1.3亿元。按产业类型分,工业类项目15个,总投资9.35亿元,完成投资7.28亿元。粮食加工类项目34个,总投资19.8亿元,完成投资12.74亿元;畜牧类项目17个,总投资12.86亿元,完成投资12.86亿元;能源类项目5个,总投资8.94亿元,完成投资3.53亿元;其它类项目16个,总投资16.62亿元,完成投资16.62亿元。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,累计签约项目75个,签约额289亿元。

2、农业提质增效全面加强。

五年来,投资5000万元实施巴彦县现代园区建设项目,核心区建设面积200万亩,辐射带动区145万亩。投资5000万元实施巴彦县蔬菜基地建设项目,建设集生产、交易、旅游、观光为一体的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。投资3300万元完成10万亩马铃薯基地建设和种业基地建设项目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打灌溉井电井205井,修农田桥43座,涵洞380座,购农机具52台(套)仓储3000平方米。实施巴彦县循环生态农业示范项目,建设循环农业示范区3000亩。投入资金超4.2亿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项目,完善村屯道路、桥涵、广场、边沟等基础设施建设,健全卫生服务室、文化活动室等服务设施。深入实施“畜牧强县”的发展战略,全县生猪饲养量达200万头以上,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95个,其中生猪养殖场79个,肉牛养殖场6个,蛋鸡养殖场7个、肉鸡养殖场3个。投资1300余万元建成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,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网络,动防体系进一步完善。投资2.95亿元完成了巴彦县松花江提水灌区工程。投资3057万元完成巴彦港提水灌区(二期)工程建设。投资2.5亿元,先后完成了漂河、泥河、少陵河、猪蹄河河流治理工程。投资4.57亿元完成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,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面覆盖。投资3503万元完成江湾水库消险加固工程建设。投资7766万元,建设完成节水增粮、节水灌溉、沿江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工程建设任务。

3、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。

五年来,全县房地产开发面积81.4万平方米,总投资达30亿元,解决2781户逾期未回迁安置问题。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5个、14个地段,棚户区改造户数1718户。通过购买棚改服务方式使用农发行贷款资金4.5亿元,货币化安置1532户,其中解决历史遗留未安置户257户,购买存量房安置206户,完成去库存面积1.66万平方米。投资2.4亿元建设改造市政道路36条,总长度255.5公里,建设改造桥梁3座。投入资金6.5亿元,拓宽农村公路263公里,硬化撤并建制村道路446公里,改造危桥243座6598延长米,完成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45公里,改造提升西兴公路36.5公里,路面维修15.8公里。投入资金6600余万元实施了巴彦县生活垃圾处理厂扩建工程、存量垃圾治理工程、4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工程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。投资1.33亿元,建设完成巴彦县污水处理厂改扩建、新建兴隆镇、西集镇、洼兴镇污水处理厂建设,解决了长期以来污水排放不达标问题。

4、民生福祉持续提升。

五年来,扎实推进脱贫攻坚,2017年贫困县摘帽,2018年底2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,2019年2544户594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。共发放廉租住房补贴942万元,补贴家庭3266户,利用住房保障专项结余资金1038万元购买了54套廉租住房。投入资金6471万元,完成了巴彦县疾控中心、妇幼保健院、第二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建设任务。全县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累计达到27.14亿元,比“十二五”末增长34.2%。加快普及学前教育,新建、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1所,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80%。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%、巩固率达到99.3%,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合格率达到100%,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评估验收。投入资金2.13亿元,新建、改扩建中小学校校舍8所,加固维修中小学校校舍162栋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.9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64%以下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5.73亿元,基金支出3.75亿元,城镇职工缴费15.58万人次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.62亿元,基金支出10.47亿元,城乡居民缴费189.79万人次。累计整治占道经营、乱摆摊设点等行为3万余次,拆除违法建筑物193处、面积19863平方米。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661件,追发劳动者工资1795.6万元。五年来,共发放不动产登记证35070本,证明16012份。

回顾五年来的工作,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,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。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,经济发展受生产要素、资源、环境的制约严重;二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,产业结构不合理,表现为二产发展相对滞后,三产发展缓慢,尤其是工业化水平不高,缺乏重大产业支撑;三是财政收入结构单一,增长可持续性差,增收乏力,财政收支矛盾突出;四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、医疗卫生、文体艺术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。这些问题,我们应高度重视,今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,逐步加以解决。

三、2021年计划安排

2021年是实施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启始之年,我们应主动适应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国际环境影响,克服疫情不利影响,确保各项经济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。

1、计划安排的总体构想。

在计划安排上,着重考虑三个方面:一是发展思路。积极实施“两头两尾主导、两翼三线发力、尚德文化铸魂、区域协同推进”的县域发展战略,构建巴彦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和新发展格局。以巴彦玉米、巴彦大豆、巴彦生猪等优质农牧资源为保障,以巴彦、兴隆“两镇两园区”为依托,主动融入哈尔滨一小时经济圈,打造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区,畜牧产业现代标准示范区,绿色农产品加工新高地,生态宜居祥和富饶哈尔滨都市卫星城。二是工作思路。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,合理安排目标任务,主动适应经济下行压力,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,着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,奋力后发赶超。三是完成任务可能性思路。主要还是考虑实现经济发展的可能性,各项经济指标在考虑全市总体目标情况下,贴近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。

2、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。

——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%。

——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.5%。

—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同比6.5%。

—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%。

——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%。

—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%。

——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%。

3、2021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。

一是在项目建设上创新升级,蓄积经济发展后劲。坚持从资源优势、产业布局入手,以“十四五”规划重大建设项目为主,培育经济新增长点。密切跟踪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向,紧紧围绕相关规划,把握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、精准扶贫等重大机遇,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符合政策的项目。做好重点项目申报推进工作,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个以上。围绕玉米、大豆、生猪三大支柱产业,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依托燃料乙醇项目,重点引进乙醇及DDGS相关配套企业;以八旗粮油为龙头带动,引进豆制品加工企业,打造豆制品加工产业园;以万润生猪屠宰加工项目为依托,促成1家猪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和1家生猪副产品加工项目签约。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,提升园区承载能力,启动投资1650万元的青春北路和人民北路道路建设工作,启动投资2.94亿元的松花江引水入园区工程资金争取工作。

二是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创新升级,巩固经济发展基础。高质量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,种植业生产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,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养殖业进一步升级,创建一批农业综合示范区,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,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、畜牧富县跨越。谋划投资1000万元的沿江灌区、巴彦港灌区应急抗旱取水工程。谋划实施投资2500万元的沿江灌区田间配套改造工程。全县新建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2个,总面积达到100万亩,集中打造产业示范村镇5个。抓好生猪保供促生产工作,力争到2021年末把生猪产能恢复到非瘟前水平,其它畜种平稳发展。重点推进投资7300万元的少陵河(五期)、泥河(四期)工程,提高防洪标准和排涝能力。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。全力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,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%以上,还田利用率达到65%以上,离田利用率达到35%以上。大力发展食用菌和大果榛子产业,食用菌种植在200万袋以上,大果榛子1000亩。完成植树造林2.5万亩,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.7%。

三是在城镇化建设上创新升级,拓展发展空间。强化“十四五”规划、国土空间规划、乡村振兴等规划引领作用,加快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,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,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,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。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工作,启动26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,扎实做好1000户危房改造工作。谋划推进巴彦镇、兴隆镇11条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工作。启动巴彦镇内东直路等9条道路维修工作。谋划哈北公路(巴彦镇-巴绥界)66.3公里道路扩宽改造工程。启动农村公路40公里、危桥30座维修改造工作。完成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,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厂项目年度建设任务,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40%的任务目标。

四是在民生事业上创新升级,提升人民幸福指数。优先发展教育,加大教育投入力度,优化发展环境,加强教育薄弱学校建设,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。投入资金8200万元启动一中教学楼扩建、高级中学新建教学楼、兴隆镇中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建设工作。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,完成投资2800万元的吉庆幼儿园、德化幼儿园项目建设任务。加大无证办园治理力度,净化民办幼儿园办园秩序,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水平。投入资金2380万元启动4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。启动投资8000余万元的文化中心、足球场、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推进工作。做好2021年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。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,城镇新增就业2500人以上,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以上,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60人以上,确保失业率控制在5.5%以内。

四、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

(一)“十四五”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

—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.5%。

——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.5%。

——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%。

—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%。

——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%。

—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.5%。

——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.5%。

(二)实现“十四五”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

1.优化结构夯实现代化产业基础。

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,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。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,筑牢生态安全屏障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力度,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,积极构建循环性产业体系,实现绿色发展、循环发展、低碳发展。

通过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,重点在猪肉制品加工及猪毛、猪血、猪肠衣等副产品深加工上拉伸产业链条,促使产业快速向中下游延伸和拓展,实现产业由初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,由传统单一产品向多样化、工业化产品转变,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,把巴彦打造成哈尔滨生猪产业带的核心,同时拉动呼兰、木兰、通河、方正等周边县发展生猪产业,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。到2025年,全县要引进一批生猪产业链中下游精深加工项目,实现由生猪养殖大县向生猪产业加工强县的跨越。

通过扩大规模、整合资源、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,重点发展粮、豆深加工企业,提高全县粮、豆加工业的专业化水平和集聚化程度。实现全县粮、豆加工企业由资源拉动型向技术带动型转变,由传统产品向营养、安全、方便、绿色、有机、休闲产品转变。重点打造以绿色和有机为特征的特色鲜明、优势突出的区域性品牌,培育1个全国知名品牌、3个省级名牌、10个市级名牌。

积极发展玉米乙醇、食用酒精、生物发酵系列等工业精深加工产品,适度发展青贮饲料、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质发电等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产品。引进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,扩大新型能源产业。发挥秸秆和风力资源优势,着力培育规模发电企业,形成以兴隆生物质发电为核心,国能生物质发电、中广核风力发电和清洁能源等项目为辅助的新能源产业集群。

到2025年,培育1个50亿级产业,1个30亿级产业,1个20亿级产业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户,增加值达到20亿元,年均增速19%,实现由工业弱县向工业立县、工业强县的跨越。

2.完善园区功能,提升园区承载能力。

采用“统一规划、市场运作”和“边建设、边引进”办法,切实加快园区水、电、气、路、讯等基础设施建设。积极引进物流、信息、中介、金融保险、贸易等生产性服务,完善园区综合服务平台。突出特色,注重生态,不断提升园区品位,产城融合发展,建设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园区。到2025年,产业园区落户企业总数达到70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,实现工业总产值65亿元,实现税收3.5亿元,常住人口达到1万人。

兴隆工业园区。进一步扩大园区规模,坚持规模化、特色化、生态化发展方向,推进哈尔滨玉米深加工产业基地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、综合产业基地、综合物流基地等4大功能区发展。先期启动占地1.16平方公里的生物化工产业园。到2025年,园区面积争取扩大到4.82平方公里,入驻企业达到52家,投资超5000万元企业发展到25户以上,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,成为巴彦企业发展、产业集聚和招商引资的大平台与主战场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投资29470万元,建设松花江引水工程。园区新建道路1800延长米,升级改造道路1565延长米,铺设供水管网1800延长米、排水管网4100延长米,强弱电线路3600延长米。

巴彦工业园区。以生猪深加工产业为主导,着重发展生猪产业,辅助发展食品加工,有针对性地引进生猪肉制品及猪副产品深加工企业,延长生猪深加工产业链,解决生猪产业链的短板,成为专业化园区建设的典范。大豆加工产业。以“八旗粮油”为依托建设大豆素食产品开发和加工,打造大豆加工产业园,叫响“巴彦大豆”品牌,使巴彦大豆真正成为“田中之肉,绿色牛乳”。到2025年,巴彦工业园区企业总数量达到18家,产值达到20亿以上。

3.统筹城乡协调发展,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。

提高中心城镇承载功能。健全完善城镇各项规划,完善城乡城镇空间布局,推进城乡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,改善城乡发展环境,优化城乡人居环境,加强村镇“三供两治”建设,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,实施“两翼三线”发展战略,使巴彦成为空间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环境优美、产业集中,城乡居民生活舒适的宜居地区,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。未来五年将继续投入2.81亿元完成巴彦镇34条道路改造工程,改造总长度26.2公里,总面积44.3平方米。完成31个地块收储建设工作,涉及拆迁户数4157户,拆迁面积34万平方米,建设安置房4157户。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完成巴彦镇客运西站、南站,驿马山景区客运站,巴彦镇货运站等建设内容,启动并完成巴彦县高级中学整合新建工程,继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,提升城镇承载力。

4.加强农业规模化、标准化建设,促进现代农业发展。

一是调整结构,优化产业布局。以市场为导向,因需而变,配合轮作和休耕,动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。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,稳定水稻、大豆生产,适时适度调整粮经作物面积,玉米种植面积200万亩、大豆80万亩,采用米豆轮作方式,水稻面积控制在40万亩以内,形成玉米水稻大豆为主栽品种,蔬菜杂粮药材食用菌大果榛子等经济作物补充的种植业生产结构。二是加强高标准农田、农田水利和节水工程建设。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,加强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。建设高标准农田60万亩,“十四五”期末全县高标准农田达到165万亩,投资10亿元兴建12项农田水利工程。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化畜牧业。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,构建大粮食大畜牧大加工的产业格局。扶持生猪养殖小区扩大生产,全面落实优惠政策,强化“贷、防、保、育”措施,推进畜禽的规模化养殖。推进集约规模养殖,加快龙头企业建设,带动村内散户养殖迁出;节约土地资源,探索立体化养殖模式;加强畜牧业核心技术推广应用,深入推进品牌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,塑造“巴彦生态猪肉”品牌。四是实施特色示范工程,加快农业科技和先进模式推广。依托农业示范园区,应用推广投入品减量增效、废弃物综合利用、农产品加工储运等先进实用科技成果,推介生态循环种养、农机农艺融合、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模式。发挥示范区综合带动功能,围绕“一乡一业,一村一品”,推广特色养殖、生态循环种养、设施农业、渔业作业、体验农事等现代农业成果。

5.大力发展社会事业,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。

优化学校布局,缩小城乡之间、学校之间办学差距。规范配置学前教育网点,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学区,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,着力解决“乡村弱”“城镇挤”的状况。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配备,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群体收入差异。到2025年,新建、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所,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,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%左右;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100%、巩固率稳定在99.75%以上,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一体、优质均衡发展;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%以上,普通高中实现优质化、特色化、多样化发展,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,职普比例明显提高,职业教育在校学生达到1200人,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;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,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达到5.3万人次。

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继续深化医疗、医保、医药“三医联动”改革,强化医保资金监管。优化县域卫生健康布局,深化与哈尔滨医疗合作,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。到2025年,力争达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,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%左右,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。

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完备,体系比较健全,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,保障水平稳步提高,管理服务高效便捷,突出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养老保险实现城镇和乡村全覆盖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率达到95%以上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.5万人以上,新农合、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%。

进一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修缮东西牌楼,扩展北方民俗博物馆。推进中心村文化广场全覆盖建设进程,到2025年,实现县有馆、乡有中心、村有场地、屯有阵地,实施社区文化中心、文化分馆、图书分馆、中心村文化广场等建设任务。

各位代表,目标已定,重任在肩。新时代必须有新担当,奋发作为方能不负重托。未来五年里,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县人大、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满怀激情开启新征程,勤勉实干谋求新作为,锐意进取,开拓拼搏,确保全面完成“十四五”各项目标任务,为巴彦实现生态宜居祥和富饶哈尔滨都市卫星城而努力奋斗。

分享到:
关闭窗口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